西门町
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最具特色的则是台北市第一条且有指标性意义的徒步区。西门町的地名来自日本,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他们的休憩场所,1896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这里交通发达,不仅是大台北公车来往密集的地方,台北捷运蓝线和绿线的交会点西门站也于此。同时,西门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最具特色徒步区是台北第一条专为行人设置的区域,红楼、刺青街、电影街、KTV、万年大楼、万国百货、诚品书店和各式各样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门町看到,是台北民众假日最喜爱的去处之一。
台北市西门町的知名零售商有很多。所以当你想到要去西门町的时候,就可以先了解想要去哪一家店打牙祭,西门町除了有很多吃的商店,接下来最多就是穿的,服饰店及各种样式衣服,应有尽有。
西门町一般而言包括中华路、康定路、汉口街及成都路之内的范围,由于中华路公车路线密集,所以也是公车转乘的重点区域,台北捷运的蓝线、绿线亦在此设立西门站。
街区文化
电影街
1930年代开始,西门町成为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日本战败后,荣景也继续维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戏院门庭若市,黄牛票猖獗,电影院一家接着一家开,仅武昌街二段就连开了十多家戏院,其盛况自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台北市区逐渐向东发展,西门町许多机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渐没落。90年代后期,台北市政府与西门町当地商家,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并在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才又将青少年拉回这个区域。在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西门町还有20家以上的电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轮电影,西门町几乎都找得着。而各种大小店家则有6千间左右。
青少年天堂
西门町被称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杂志专卖店外,各种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独立的街边商店之外,这类商店也特别集中于区域内几栋专门的集合商业建筑里面,其中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乃至于较后期的万国百货与诚品116等等。
此外,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而起,成为了有名的电影明星。
红包场
红包场是一种台湾的歌厅形式,多分布于西门町徒步区的汉口街、峨嵋街、西宁南路上。
红包场起源于1960年代,当时针对由中国大陆来台的军官、军眷,模仿上海歌厅形式设立,一开始并无“红包场”的称呼,因为后来有听众为了鼓励自己喜爱的歌手,会直接将金钱包在红包袋中,上前献给演出中的歌手,渐渐的这类型的歌厅,被称为红包场。
早期红包场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苏州夜曲、秋水伊人等,听众也多属于年纪较长的老兵,歌厅为了招徕客人,会为歌手另外取个“小周璇”、“小白光”等称号,歌手也会刻意模仿当时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听众的转变,曲目也由上海时期,转为1950-1970年代在台湾、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泪、意难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问白云、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体动作也较以往活泼。
红包场的消费不高,歌手多穿着华丽的礼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动热络是红包场的特色之一。
风味特产
西门町也有独特的名产,例如中华路上的鸭肉扁、巷子内的阿宗面线、专卖卤味的老天禄、成都路上的成都杨桃冰与蜂蜜咖啡,加上许多日式餐厅(例如峨嵋街的美观园)及传承中国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厅,将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觉搭起了传承的桥梁。当地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发展更让美食小吃闻名台湾甚至享誉国际,成为台北旅游朝胜的所在;“老天禄卤味”首推西门町美食代表,像是鸭舌、鸭翅、鸡爪、鸡翅、豆干等等卤味都是老天禄的招牌,是国内外游客或是大明星来台指定的美味;“阿宗面线”门口总是站着许多民众捧着一碗面线大快朵颐,这是阿宗面线才看得到的特色,卤大肠、面线、香菜、蒜泥和黑醋所交织成的面线羹汤令人再三吮指;“成都杨桃冰”50年以上老店,各式各样的杨桃冰凉饮品让人在夏日解渴透心凉,也有菠萝、李子等等古早风味喔!西门町还有“美观园”日式料理、“鸭肉扁”台湾小吃、万年甜不辣以及麻辣火锅、日式咖哩饭和甜甜圈等连锁店,是来到西门町不可错过的美食!
在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咏琪寻找金城武的场景就是西门町.也赋予了现代西门町更新的意义。
旅游景点
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成都路上,紧邻西门町徒步区。共两层高的这栋红砖洋楼为1908年所建的台湾三级古迹,而该古迹建筑最独特地方,就是其外观为每正立面8m。也因此,该建物于日治时期通常被称为八角堂。
八角堂主建筑体后面连接着的是十字型外观的一楼砖造楼房,而结构不太相似的这两栋建物合称西门市场,红楼则为市场入口。日据晚期,该市场范围拓展到周围成都路,西宁南路,内江街围成的梯形区域,并维持此一格局至今。
战后,接收八角堂的沪商业者因建筑的红砖外观,改名为“红楼剧场”,1963年后,红楼剧场改映电影,因此又被称为“红楼戏院”或简称“红楼”。1997年,台湾内政部将红楼列入第三级古迹,定名为西门红楼。
西门红楼现由台北市地方政府以“官办民营”方式委由民间经营,为知名的小型艺文表演场所。
交通信息
捷运
乘坐捷运板南线、松山新店线至西门站下车,6号口出即可。
公交
1、乘坐公交221、232绿、235、257、513、621、635、635副、637、640、659、663、783、797、799至西门国小站下车即可。
2、乘坐公交18、221、232绿、235、257、513、621、635、635副、637、640、659、663、783、797至西门市场(成都路)站下即可。
3、乘坐公交242、624、938、蓝29至中华汉口街站下车即可。
4、乘坐公交231、234、242、624、658、701、702、705至汉口街站下车即可。
5、乘坐公交302至汉口街昆明街口下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