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台
冀台
农业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首页
返回
顶部
首 页 新闻资讯文创园区冀台视窗冀台农业物联经济文化旅游两岸青创公共服务
冀台农业

让农业插上时代的新翅去远航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8-12 浏览次数:1274
分享到:
行走京郊三十年,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的新变化常令我惊讶。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大农村办我们几个人,聚焦传统和新兴两种典型,作对比调研,寻其差别和秘密。

1.jpg

  一、差距之问

  行走京郊三十年,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的新变化常令我惊讶。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大农村办我们几个人,聚焦传统和新兴两种典型,作对比调研,寻其差别和秘密。我们发现,两类典型间竟是时代的差距,农村产业变革之味浓郁,一个新时代已然到来。

  两类典型的差别十分显现:看表面,老典型平淡沉闷,新典型朝气蓬勃。看效益,新典型一般能高出老典型两三倍。看市场,新典型的客户赶早排队,预订产品和消费;老典型却香火不旺,有点像路边店伙计——站街拉客了。看资源配置,新典型像施了魔法,呼风唤雨八面玲珑;老典型磕头碰脑,总找不到门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典型的特征,老典型“老套路”依旧,新典型“新武器”崭新。

  “老经验”们在纳闷儿,就是搞不懂,新老差在哪儿?新的“牛”在哪儿,怎么会那么“神”!时代变革不期而至。

  二、按需定制

  断言“时代差距”的第一个理由,是基于经济学一个简洁而深刻的论断: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于时代划分具有决定性意义。观察新老典型的最大不同,是新典型快速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和由这场革命所引爆的农业与农村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互联网正深入影响产业的各个环节,其面貌和应用网络能力直接相联。

  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最先在销售环节展开,相当多的农业生产者借助互联网完成销售。但更本质的是有些新典型成功地利用网络把传统农业的产后销售变为产前预售,生产一开始就按客户要求有计划安排,实现了按需定制的理想。它意义在于,消费者获得个性化消费满足的同时,生产尚未启动生产者就已避开了市场风险。新典型几乎全是从这里起跳变革经营的。这是惊险的一跳,也是农业转型中最难的一关。

  按需定制展现了人性、科学、经济、合作等多种商业和社会优势。客户需求得到满足;合同确保了回款,利润有了明确预期;跳出了传统农业流通从批发到零售环环不畅的长链,采用了直链条模式。使传统农业在运输、储存、销售以及市场讨价还价中的消耗,全部变成了资源节约,直接转化为利润。据专业人员介绍,传统农业在这个环节上的价值损失高达50%,而按需定制销售的损耗仅为5%。我们借助屏幕目睹这个对比惊讶不已。

  实现按需定制的秘钥在哪?据专业人员介绍,在生产开始前生产者和客户要“见面”,而传统农村产业经营没这个环节。不过这个“见面”是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些“新工具”完成的。一个预售过程,大约有十多个环节的信息管理。从最初的网络或电话访问客户开始,到最后与客户成交、签单、回款完成预售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始终保持着和客户的反复协商。信息平台服务终端上的千万个服务对象,每日在品种、质量、数量、价格、包装、供货等方面的意向及其变化在网络上一目了然,据此跟踪判断每个客户的消费倾向和每一个环节上的变化及其轨迹,并做出相应应答。客户在这个反复咨询、谈判、讨价还价过程中基本完成对企业的了解,按需定制就这样实现了。

  技术把传统农业难以想象的复杂的客户需求管理变成规范流程,把这种更为人性和逻辑的思维过程系统化、程序化,每一步都量化,在互不见面的网络沟通中充分展现出市场销售的人性。谁会对这种“一对一”的个性服务不欢迎不放心呢。最重要的,由此培育的信任关系,对预售的长期稳定具有决定意义。销售是随机的一时的,预售却是长期稳定的;销售每年打一仗,预售理论上一次就与客户建立一世交情。这个性质差别在传统农业和农业变革间的意义就是时代差别。

  有专家说,基于互联网的信任,是一种新的最宝贵的市场资源。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是通过朋友圈向外发散,像水波一样,一波一波扩散到一个非常广的范围,它利用熟人间长期的信任关系,分类出有共同兴趣点和价值取向的人群。它的影响半径取决于信息传递的广度,形成大数据趋势下的一种真实。从市场学角度,这是一种基于关系的、去中心化的散点传播;从经济学意义上,这是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应用。

  三、开放供给侧

  观察视角聚集在“时代差距”这个标准上,两类典型的开放度显出了更大反差。需求在升级,供给侧在变革。互联网影响农村产业,首先是大量人才闯入,同时带来大量资本,冲击惊人。没有时代变迁,人才资本进入农村就没有多少可能。

  这个背景下,老典型犯难了,身陷“农民主体”模式逃不出来;沉醉在老“农”自家圈子里不能自省;交往思维越不出“不求人”的传统。新典型接受新理念、实践新想法、拿起新武器,与资本和人才真诚合作,放由他们经营,单一结构变了,干枯的农村产业灌注进新的血浆。

  两类典型的差别,与接待者见面的第一眼、第一句说话就能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新典型的经营者我们见到过三类,一类是以互联网或文化创意人士领头,聚拢起的各种各样人才的组合和大小不一的经营团队,这是与传统农业经营根本的差别。在一些新经营组织里包括农业、水利、植保、网络、大数据、设计、策划、营销、资本运作、文化创意、培训、管理、饮食、服务等多门类的专业人员从事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事情,他们被称为“新农人”。即便有的团队只有1~2个人,后台支持的智力和社会网络也是强大的。另一类是这部分人中的一些人和乡村基层干部组合的团队,这是传统农业最为羡慕又无能为力的差距。第三类是从本地走出的,在市场中积累起经验、资本和人脉资源又回到本地的农民企业家,这更可宝贵。农业缺钱其次,缺人为首,社会越发展,农业农村就越缺人,几乎成为定律。当我们看到这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边缘的农村,闯入这么多高新人才,当在第一线面对这些年轻人,见识他们的创造力,感知他们的激情时,内心充满对这个时代的敬意。

  基于互联网的这种信任,农业经营者另辟蹊径,打开了调动资源的“魔幻之门”。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新典型实现了让农业的受益者——客户投资。在下种开工前,经营者已将自己经营的成本前置,这又是传统农村产业无法越过的一道鸿沟。农业天然就缺钱,成本“上打支”不是天方夜谭吗?我们专访了这类被他们自己定性为“轻资产运行”的农业企业,以切块出租有限期土地使用权的方法,从土地租赁者变成出租者,最后仅以“打工者”身份留在这里。谁自愿来做这个地主呢,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等众多实力强劲的实体。凡是对优质农产品有需求,凡是有信任关系的客户,无论公司与个人都可能成为土地有限期租赁者。在生产者看来这是“众筹”,在消费者看来这是“共享”,北京地缘优势和都市农业特点淋漓尽致,有效地把消费者购买力转化为提前投资,以受益者良好的回报预期和产品品质作为交易条件,改变了投资者被动地位,这也是传统农业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

  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方式多种多样,租赁居多。或房屋、或土地,雇工农民,生产经营。从土地上的一份收入变为土地租金和工资两份收入,农民很欢迎。还有一类投资者更值得称道,以良好的回报预期,指导农民自己投资,继而租赁他们的资产经营,农民投资以合作社的方式,有房出房,有钱出钱。集体、农民和资本各尽职责良性互动。当地政府部门相当配合,完善公共服务、补贴乡村保险、支持融资担保、组织同业联盟、宣传推介、经验推广和技艺大赛等。乡村建设不再是一个主体单打独斗或独木支撑,而是多主体在积极合作,这也是时代产物。

  良好的回报预期是,营业收入30%~40%分给村里作纯利。分账方式不是一年一结,而是一把一结。付款方式,则是手机即时支付。客户结账,营业收讫,即刻相应份额划到集体账内,农民三年收回自己的投资。有人总结,农民投资、村企合作、“收入”分利、农民先得,真是好模式。据有些区统计,乡村旅游的人均消费比十年前提高了7~8倍以上。

  我们认为,农业的进步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革命推动的结果,互联网的作用就如同刀耕火种年代的“拖拉机”。新典型在克服传统农业市场和自然两种风险上,在解决资本和人才两大短缺上,都魔术般借助了时代进步的新成果,改变着产业弱质地位。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农村办公室主任)


友情链接